另类欧美日韩综合在线|九一国产在线观看免费|小说区图片区自拍区亚洲|青苹果乐园影院免费韩国|中文字幕玖玖资源亚洲精品|亚洲AV综合久久久久久久|日韩欧美在线观看综合网另类|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

昆明卓興科技有限公司官網(wǎng) 云南源頭電腦批發(fā)商 

高級搜索:

銳龍7 8700G/銳龍5 8600G天梯榜首發(fā)評測:桌面最強核顯平臺降臨 云南電腦批發(fā)

來源: 時間:2024-02-01 15:51:19 瀏覽次數(shù):

云南電腦|昆明電腦|電腦批發(fā)|it行業(yè)聯(lián)盟

相信大家都看到近期各大硬件廠商都在吹AI了,確實AI人工智能是未來發(fā)展的一大趨勢,雖然現(xiàn)階段在應用軟件層面很難說得上AI已經(jīng)很成熟靠譜,但對于廠商來說硬件上的布局肯定得比軟件更快一步,所以不論Intel、AMD還是NVIDIA都很重視AI市場,在處理器上,AMD其實比Intel更早在CPU內(nèi)整合神經(jīng)網(wǎng)絡處理器NPU,早在去年年初推出的銳龍7040移動處理器里面就整合了,而Intel在去年年末推出的酷睿Ultra處理器里面才有,現(xiàn)在AMD推出的銳龍8000G系列更是首款把NPU帶入桌面市場的處理器。

雖說新的桌面處理器叫銳龍8000G,但大家先別激動,它并不是Zen 5,此前推出的銳龍8040系移動處理器一樣它采用Zen 4架構的CPU和RDNA 3架構的GPU,同時還整合了XDNA架構的NPU,而AMD官網(wǎng)上顯示銳龍8000G的代號Phoenix,和去年的銳龍7040移動處理器是一樣的。

如果有關心AMD移動處理器的消息的話,大家應該知道Phoenix有大小兩種核心,均采用臺積電4nm工藝,銳龍8000G則把這兩種核心都用上了,大Phoenix核心有8個Zen 4內(nèi)核與12組RDNA 3架構的CU,包含NPU,而核心尺寸為178mm2,擁有254億個晶體管,而小Phoenix核心則有2個Zen 4內(nèi)核和4個Zen 4c內(nèi)核,核顯只有4組CU,沒有NPU,核心尺寸縮小到137mm2,兩種Phoenix芯片的L3緩存都是16MB,只有單CCD的銳龍7000處理器的一半。

AMD的Zen 4和Zen 4c與對手的P-Core與E-Core是完全不一樣的混合架構設計,Zen 4和Zen 4c的架構是一樣的,只是Zen 4c核心更為緊湊,兩者的IPC是相同的,也支持SMT同步多線程,只是Zen 4c的頻率相對沒那么高而已,就是大核和頻率更高的大核的區(qū)別。

由于桌面直接跳過了采用Zen 3+架構CPU與RDNA 2架構GPU的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,所以對上一代產(chǎn)品是采用Zen 3 + Vega架構的銳龍5000G系列,所以這次銳龍8000G是算是跨代升級,此外它采用臺積電4nm工藝生產(chǎn),比銳龍7000 Raphael處理器的臺積電5和6nm工藝是要更先進的。

銳龍8000G一共有四款產(chǎn)品,當中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用大的Phoenix 1核心,而銳龍5 8500G和銳龍3 8300G用的是小的Phoenix 2核心。

銳龍7 8700G為8核16線程,基礎頻率4.2GHz,最大加速頻率5.1GHz,擁有16MB L3緩存,TDP 65W,配備Radeon 780M核顯,擁有12組CU單元,GPU頻率2.9GHz;
銳龍5 8600G為6核12線程,基礎頻率4.3GHz,最大加速頻率5.0GHz,擁有16MB L3緩存,TDP 65W,配備Radeon 760M核顯,擁有8組CU單元,GPU頻率2.8GHz;
銳龍5 8500G擁有2個Zen 4和4個Zen 4c共12線程,Zen 4內(nèi)核基礎頻率3.5GHz,最大加速頻率5.0GHz,Zen 4c內(nèi)核基礎頻率3.2GHz,最大加速頻率3.7GHz,擁有16MB L3緩存,TDP 65W,配備Radeon 740M核顯,擁有4組CU單元,GPU頻率2.8GHz;
銳龍3 8300G擁有1個Zen 4和3個Zen 4c共8線程,Zen 4內(nèi)核基礎頻率3.4GHz,最大加速頻率4.9GHz,Zen 4c內(nèi)核基礎頻率3.2GHz,最大加速頻率3.6GHz,擁有8MB L3緩存,TDP 65W,配備Radeon 740M核顯,擁有4組CU單元,GPU頻率2.6GHz。

銳龍8000G處理器依然采用AM5接口,現(xiàn)在的AMD 600系列主板在刷新BIOS后即可使用,但Phoenix芯片的擴展性能和現(xiàn)有的Raphael是不同的,這些Phoenix芯片都只支持PCIe 4.0,而現(xiàn)在銳龍7000所用的Raphael是支持PCIe 5.0的,而且差別不只在于此,現(xiàn)有的Raphael一共有28條PCIe通道,可用的是24條,然而Phoenix 1芯片只有20條PCIe,可用的是16條,至于Phoenix 2芯片更是只有14條PCIe,可用10條。

Raphael在分給顯卡一個PCIe 5.0 x16后還能提供兩個PCIe 5.0 x4的M.2口;Phoenix 1芯片顯卡只能提供PCIe 4.0 x8,還有兩個PCIe 4.0 x4口;Phoenix 2芯片顯卡只能分到PCIe 4.0 x4,兩個M.2口一個是PCIe 4.0 x4的,另一個是PCIe 4.0 x2。

但Phoenix是有原生USB4的,CPU提供了兩個USB4、兩個USB 10Gbps和1個USB 2.0接口,而Raphael則是四個USB 10Gbps和1個USB 2.0接口,只不過原有的AM5主板是肯定沒有CPU提供的全功能USB口的,所以裝上銳龍8000G接口可能跑到40Gbps,但這接口也說不上是USB4,這也是目前大部分主板要面臨的問題。

AMD最新發(fā)布的24.1.1驅(qū)動已經(jīng)正式加入了AFMF功能的支持,也就是AMD的幀生成技術,而采用RDNA 3核顯的銳龍8000G自然也可以開啟,可大幅提升游戲的幀率。

此外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是又整合XDNA架構的NPU的,支持Ryzen AI,NPU算力達到16 TFLOPs,向銳龍8040 Hawk Point看齊,整個CPU可提供高達39 TFLOPs的算力,現(xiàn)在市場上已經(jīng)擁有超過100個AI應用場景可體驗Ryzen AI,以后還會陸續(xù)增加。

銳龍7 8700G/銳龍5 8600G圖賞

我們手頭上有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各一顆,其中銳龍7 8700G的盒子厚度明顯厚一些,因為它配送的是帶RGB LED的幽靈螺旋散熱器,而銳龍5 8600G配的則是更薄的幽靈散熱器,包裝盒的設計風格和現(xiàn)有的銳龍7000差不多,但左上角的紅色三角區(qū)多了“AMD RYZEN AI”的標志,用最明顯的方式標記它們是有內(nèi)置NPU的,左下角也多了一行“內(nèi)置AMD RADEON 700M系列顯卡”。

測試平臺與說明

這次的測試項目還蠻多的,首先是核顯的測試部分,除了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外,我們還加入了上代對位的產(chǎn)品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,還有銳龍7 7700以及Intel的酷睿i7-14700K讓大家看看APU的核顯與普通處理器核顯有多大差異,除了和核顯對比之外,我們還加入了GTX 1650和GTX 1050 Ti,與它們搭配的是酷睿i5-13490F,讓大家看看銳龍8000G與入門級獨顯有多大差距。

至于CPU性能方面,這次就沒Intel處理器參和了,畢竟銳龍G系列處理器的最大賣點是核顯,只對比上代兩款產(chǎn)品以及銳龍7 7700,看看兩代APU之間有多少性能提升以及和普通的銳龍?zhí)幚砥餍阅艿牟罹?。至于搭配獨顯的測試,這次就只做銳龍7 8700G于銳龍7 7700之間的對比了,和其他對比意義也不大,APU搭獨顯使用只是日后的一種升級可能,并不是主流行為。

此次評測平臺主板選擇華碩ROG STRIX B650-A GAMING WIFI吹雪,標志性銀白機能戰(zhàn)甲,還有12+2供電模組,支持 DDR5 高頻內(nèi)存WiFi 6E無線網(wǎng)卡。板載的3個M.2接口均覆蓋散熱片,其中1個支持 PCIe 5.0,帶來更佳的存儲性能。此外,配備顯卡易拆鍵、M.2 便捷卡扣、Q-LED故障診斷燈和BIOS FlashBack 一鍵升級等貼心功能,提高裝機時的便利性。

AM5于Intel平臺使用芝奇焰鋒戟DDR5-6400 CL32 16GB*2 EXPO套裝,而AM4平臺則使用DDR4-3600 CL16 16GB*2內(nèi)存。

核顯性能測試

核顯間的對比

先來看看3DMark的跑分成績,由于從銳龍5000G到銳龍8000G之間核顯架構跨度過大,從Vega直接跳到RDNA 3,再加上DDR5內(nèi)存對比DDR4帶寬將近翻倍,所以性能提升幅度相當大,在Fire Strike測試里面,銳龍5 8600G比銳龍5 5600G提升了74.7%之多,銳龍7 8700G則比銳龍7 5700G提升了88.6%,在Time Spy測試里面更是直接翻倍。

而銳龍7 7700的核顯其實是RDNA 2架構的,但規(guī)模實在太小了,只有兩組CU,頻率也只有2GHz,所以性能與銳龍8000G差距甚大。至于酷睿i7-14700K里的UHD 770,性能其實并不比銳龍7 7700核顯好到哪去,這兩個其實連銳龍5 5600G都打不過。

測試的游戲包括六款網(wǎng)絡游戲和六款3A游戲,由于是核顯所以測試都在1080p分辨率下進行的,畫質(zhì)也不可能無腦開最高,具體畫質(zhì)設置請看上表,《賽博朋克2077》甚至開了FSR。

首先是網(wǎng)游方面,兩顆銳龍8000G其實都能以中高畫質(zhì)運行大部分網(wǎng)絡游戲,而且提供非常高的流暢度,部分游戲的幀率基本能到銳龍5000G的兩倍,接近酷睿i7-14700K的三倍幀率。

而單機游戲方面,基本都得用最低畫質(zhì)運行,其實《GTA 5》和《F1 22》兩顆銳龍8000G是可以開高一檔的畫質(zhì)的,性能其實也沒啥好說的,大幅領先上代對位的兩顆銳龍5000G,某些游戲幀率是完全翻倍的,流暢度有很大的提升,而酷睿i7-14700K的核顯在某些游戲里面是直接卡成PPT的。

核顯vs獨顯

接下來是兩顆銳龍8000G對兩塊NVIDIA的入門級顯卡GTX 1650和GTX 1050 Ti,從3DMark的跑分來看,兩顆銳龍8000G是夾在這兩款獨顯之間的,其中銳龍5 8600G的性能要比GTX 1050 Ti好些,而銳龍7 8700G則低于GTX 1650。

其實以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的核顯性能,在游戲中的表現(xiàn)確實要比GTX 1050 Ti更好,但想要完全勝過GTX 1650是有些難度,只不過在最新的游戲里面銳龍7 8700G對比GTX 1650確實更有優(yōu)勢,比如《賽博朋克2077》兩顆銳龍8000G都能流暢運行,它們的核顯還是相當強大的,日后如果支持FSR3的游戲大量鋪開的話情況可能會不一樣。

基準性能測試

測試使用的軟件版本是Sandra 2021.12.31.137,它的處理器計算測試可以測試出處理器的運算能力,由于架構從Zen 3升到Zen 4,再加上頻率的暴增,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的運算性能幾乎比銳龍7 5700G和銳龍5 5600G提升了20%以上,當然了和銳龍7 7700還是有一定差距的。

創(chuàng)作能力測試

從上面的測試可以可以統(tǒng)計出銳龍7 8700G的單線程性能和多線程性能均比銳龍7 5700G提升了24%,代與代之間的提升非常大,與銳龍7 7700相比的話單線程性能低5%,多線程性能則低6%,它和轉職CPU比起來其實還是有點性能差距的,畢竟L3緩存被砍了一半。銳龍5 8600G與銳龍5 5600G相比的話,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同樣提升了24%,性能提升幅度和銳龍7 8700G完全一致。

搭配獨顯測試

這里測試的是銳龍7 8700G和銳龍7 7700使用RTX 4090時的游戲表現(xiàn),測試全部都是在1080p分辨率下進行的,盡量減少顯卡上的瓶頸,不過畫質(zhì)依然是開啟最高。

說真的L3緩存的減少對于游戲性能的影響是相當大的,在不同游戲中銳龍7 8700G的平均幀率都要比銳龍7 7700低5%到27%,搭配獨顯使用確實有一定的性能損失,但這跌幅可接受。

內(nèi)存頻率的影響

由于GPU對內(nèi)存帶寬有較高的需求,所以歷代APU都會受內(nèi)存帶寬所困擾,雖然銳龍8000G從DDR4升級到了DDR5,頻率差不多番了一倍,但DDR5內(nèi)存的帶寬和目前主流的GDDR6顯存還是有差距的,現(xiàn)在我們就來看看銳龍7 8700G使用不同頻率的內(nèi)存時核顯的表現(xiàn)。

實際上不論銳龍7 8700G還是銳龍5 8600G都會在內(nèi)存頻率高于DDR5-6000時自動分頻,只不過確實可以用1:1跑DDR5-6400,只不過穩(wěn)定性欠佳,性能方面變化不大,如果使用DDR5-7200這種高頻內(nèi)存能獲得更好的性能,3DMark得分和實際游戲都比DDR5-6000時高出4.6%,至于更高的頻率,DDR5-8000和DDR5-7600的內(nèi)存我們都試過,只能開機跑內(nèi)存帶寬測試,但跑不了3D負載。

AI相關測試

此前在CES的發(fā)布會上AMD就宣布Ryzen AI現(xiàn)已支持100多個AI體驗項目,后續(xù)隨著AI軟硬件的推廣,肯定會有更多的軟件會支持,此外目前Windows 11的資源管理器是顯示不了AMD NPU的占用狀態(tài)的,要等日后版本升級才行。

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可能NPU最常用的地方就是游戲加加了,新版的游戲加加已經(jīng)增加了NPU的頻率與占用監(jiān)控,可以在屏顯上看大東NPU的實時狀況,此外新版的HWinfo也能在傳感器列表里面找到NPU的頻率和占用狀態(tài)。

開啟的方式是在錄像截圖里面選擇超能時刻,里面會有個Ryzen AI NPU模式,默認它是灰的,點擊后會自動下載相關模組,變成藍色后就代表可用了,目前僅支持《永劫無間》、《THE FINALS》和《無畏契約》這三款游戲,需要在游戲里面把超能時刻相關選項也打開才可生效。

在游戲里面可以看到頂部HUD中的NPU占用與頻率,在比賽過程中玩家每完成擊殺,NPU都會錄制擊殺時刻前后幾秒鐘的游戲畫面,供玩家游戲結束后作其他用途使用,目前支持該功能的游戲數(shù)量還是偏少,但以后會陸續(xù)增加的。

除開NPU外,CPU和GPU本身就可提供強勁的算力,也可作為AI應用的主要運算單元,比如常用的AI作圖工具Stable Different就能部署在銳龍8000G的CPU和GPU里面,當然GPU的出圖速度要比CPU快多了。

我們做了個簡單的測試,在Stable Diffusion使用DPM++ 2M karras采樣器,具體的設置則是Batch size 1,Batch count 1,CFG Scale 7,Sampling Steps 20。銳龍7 8700G的Radeon 780M核顯出圖速度是1.47張每分鐘,速度是CPU的4倍多,已經(jīng)接近RX 6400這種入門級獨顯,那來玩下輕度的AI作圖是沒問題的。

溫度與功耗測試

在功耗測試方面, 這次我們對設備進行了升級,現(xiàn)在可以同時檢測主板的CPU與24pin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,同時也會檢查顯卡從PCI-E插槽取了多少電,這樣軟件可自動算出CPU從電源12V取了多少電,需要注意雖然已經(jīng)扣除顯卡,但是主板上其他用12V供電的東西還是會影響監(jiān)測結果,比如水泵和風扇這些, 所以我們還是會用軟件記錄的CPU Package功耗數(shù)據(jù)。

此外必須說明的是,目前我們測量的是主板上CPU的輸入功率,并非直接的CPU供電功率,因此從該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略高于CPU的實際供電功率,而且會更因為主板的不同而產(chǎn)生變化,但是這個測試數(shù)據(jù)仍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,因為電源實際上是對主板進行供電而非直接對CPU進行供電,因此對于電源的選擇來說,直接測試CPU供電接口的供電功率更有實際意義。

測試時環(huán)境溫度是22℃。

和那些TDP 65W的銳龍7000處理器一樣,兩顆銳龍8000G的功耗都卡得非常死,滿載時CPU封裝功耗都不超過88W,由于銳龍5 8600G的核心數(shù)量更少,所以能跑到更高的頻率,這也導致了它負載時電壓比銳龍7 8700G更高,因為負載溫度也更高,有78℃,而銳龍7 8700G只有66℃,溫度與功耗其實都比上代的銳龍5000G更高,但這點提升也算不上什么。

待機并不是完全的桌面待機,而是開著HWinfo監(jiān)控著,采用單芯片設計的銳龍8000G待機功耗比采用多芯片的銳龍7 7700低得多,待機功耗和銳龍5000G差別不大,但溫度更低。

全文總結

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的CPU性能已經(jīng)加入到我們的天梯榜里面,它們倆都比上代對位產(chǎn)品提升了24%的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,性能提升還是很明顯的,不過和銳龍7000同檔位型號還是有些差距,當然了AMD這邊G后綴的賣點都在核顯上,銳龍8000G的核顯可比銳龍7000的那個亮機卡強多了。

CPU迷你天梯榜 (完整CPU天梯榜)

銳龍8000G真正強大的地方在核顯,兩者都可以在1080p下流暢運行各種游戲,對于網(wǎng)絡游戲來說基本上都可以開較高的畫質(zhì),3A大作自然不能開這么高,不過得益于最新的RDNA 3架構,這兩款APU是支持光追和FSR3的,雖然核顯支持光追意義有限,但FSR3就很有用了,在AFMF幀生成的加持下能讓幀率大幅飆升,隨著日后支持的游戲數(shù)量增多,銳龍8000G能帶給玩家更流暢的游戲體驗。

銳龍5 8600G的游戲性能是要徹底高于酷睿i5-13490F加GTX 1050 Ti這種組合的,它整合的Radeon 760M核顯性能比GTX 1050 Ti更好,銳龍5 8600G的價格本身就和酷睿i5-13490F相近,無論性能還是價格都要比這種組合更好。而銳龍7 8700G想在游戲性能上比過酷睿i5-13490F加GTX 1650的組合說真的有點困難,但在較新的游戲里面Radeon 780M表現(xiàn)其實是要比GTX 1650更好的,可以期待日后FSR3游戲鋪開后的表現(xiàn),而且在視頻編解碼方面Radeon 780M也更強,可支持AV1格式視頻的編解碼,這是GTX 1650這種老顯卡所沒有的。

?

此外銳龍7 8700G和銳龍5 8600G是第一個把NPU引入桌面市場的,Intel那邊由于Meteor Lake-S被砍了自然短時間內(nèi)不會有,目前已經(jīng)有部分應用可利用NPU緩解CPU與GPU的負擔,目前各種AI應用發(fā)展相當迅速,2024年年內(nèi)各種AI應用會大量爆發(fā),硬件廠商在市場上先做好產(chǎn)品布局是相當重要的,AMD無論在移動還是桌面市場都是一個推出整合NPU的處理器的廠家,未來的Windows 12重點方向也是AI方面,NPU的重要性日后會逐步顯露出來。

正品保障
15 15天免費換貨
滿99元包郵
 電腦特色服務

昆明卓興電腦批發(fā)平臺©2021 昆明卓興科技版權所有 備案號:滇ICP備12005192號-9

公司名:昆明卓興電腦批發(fā)平臺 | 聯(lián)系電話:400-0871-121| 聯(lián)系地址:昆明市五華區(qū)圓通北路86號(正門)鼓樓路311號(后門)冶金研究院內(nèi)停車場旁冶金火法樓一層二層

木里| 上思县| 北辰区| 金秀| 醴陵市| 微博| 泸西县| 普安县| 陵川县| 瓦房店市| 滦南县| 独山县| 吉木萨尔县| 广元市| 旬阳县| 余庆县| 云梦县| 成武县| 孝义市| 桑日县| 柞水县| 调兵山市| 杭锦后旗| 德兴市| 奉新县| 外汇| 马山县| 阿拉尔市| 仁寿县| 三江| 江西省| 望谟县| 永嘉县| 平谷区| 淅川县| 明溪县| 庆城县| 建湖县| 阜平县| 西华县| 寿光市|